团委

“三下乡”专题报道—大手牵小手 劳育促振兴

时间:2022年08月02日 08:15    来源:    编辑:   浏览量: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教育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由之路,要改变乡村学校现状,推动乡村教育振兴,首先要建立与时代发展相匹配的正确认知观与教育观,以思想的变革催生与唤醒乡村教育振兴的内生动力。为此,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社会管理与服务系部分学生发起“同心童趣—大手牵小手,劳育促振兴”社会实践活动,利用专业特长,注重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劳动观,坚持做到以人为本、以劳育德、“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劳动教育也要推陈出新、另辟蹊径,不断拓展新的局面,让学生愿意学、快乐学,并在学习中感受劳动之美。为此,团队将劳动教育与非遗文化相结合于7月26日抵达黄山市祁门县箬坑乡石舜村采访目连戏的国家级非物质遗产传承人叶正初老师。在对他的专访中,团队成员第一次深刻了解并学习了目连戏的相关知识。目连戏作为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艺术形式上,具有完整的形态,堪称戏曲史上的活化石,是一份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在2006年,徽州目连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叶正初老师的认真介绍后,团队一行人来到了演出的祠堂参观,其中两位成员穿上戏服,跟着老师学唱,亲身体会了目连戏的文化精髓。非遗文化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它蕴藏着传统文化根源,其传承也是对本民族文化整合升华的过程。而将非遗文化与劳动课程相结合,既是对非遗文化的最好传承,又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一条途径,更是新时代劳动教育的要求。团队在当地走访,带领几位小学生对目连戏进行了别样的学习。叶正初老师对戏中主要人物角色一一讲解后,小朋友们用手中的画笔将戏中的人物活灵活现地搬到了画纸上,此次活动在劳动教育中融合非遗文化,既有利于建构学生对于非遗文化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非遗文化的热情,激励学生参与到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中去,同时通过借助有趣的非遗文化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动手实践的兴趣,进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态度,有效的展现了劳动教育的价值观。活动最后,叶正初老师最后还给团队成员每人送了一套目连戏绘本,希望将来能够借助非遗进校园形式,更好地将非遗传承下去。

乡村学校要努力构建自己的田园课程,培养熟悉乡村,热爱乡村,未来能够建设乡村的学生。为此,团队又将劳动教育与特色田园课程相结合开展系列活动。7月27日团队成员利用祁门县当地农村独有的劳动教育资源,带领农村学子为茶园除草,了解茶园种植的茶叶品种,随后由团队成员介绍祁门红茶深厚的历史文化,7月28日团队一行人带领当地小朋友在路边折苇草作为扎扫把的原料。团队带着锄头寻着崎岖山路抵达半山腰,在奶奶的指导下进行了为期半天的除草活动,结束后团队衣服也早已浸透,虽过程艰难,但劳动成果很成功。团队成员用先前采摘的芦苇叶扎了四把全新的扫把。7月29日至30日,团队为当地小朋友辅导暑假作业,为他们解答学业上的疑难问题,进行实践教学和课业辅导。

23963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为助力乡村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努力,也丰富了团队成员自身经验,充实了未来职业生涯,在亲身参与劳动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其劳动实践能力以及热爱乡村的情感,为乡村振兴不断积蓄现代劳动力量。(文/图:“同心童趣,大手牵小手,劳动促振兴”社会实践调研团队 审核人:田乐乐)


上一条:“三下乡”专题报道— 情暖空巢老人 弘扬敬老美德
下一条:“三下乡”专题报道— 共建绿色乡村 助力乡村振兴